混响室一词在声学领域和电磁学领域都有应用,其实,电磁学领域混响室一词是源于声学领域的。在这里,为了区分二者,将声学领域的混响室称为声学混响室,将电磁学领域的混响室称为电波混响室。
建成后进行自由声场鉴定时,除声源放在消声室中心进行测量,得到这种情况下一定偏差(为±ldB,±2dB等)内自由声场的范围,另外将测试声源放在将来安放被测扬声器的位置.检测在(平面对角线方向)多远测试距离上,与理想自由声场的偏差为多大。
为了增加声能的扩散改善声场的 均匀性,可在房间内悬挂固定的 扩散片,安装大型转动或摆动的 扩散体。 混响室的容积一般为70~300m,由所需测试的低频率确定。
对于要求吸声系数≥0.99的吸声结构,一般采用尖劈形状。因为多孔性材料的吸声机理,是材料内部有大量气流连通的空气隙,形成细管甚至毛细管,当声波传人时,声波在细管中的振动因内摩擦而转化为热能被吸收。吸声能力与材料的空隙率(如玻璃棉的空隙率达96%左右)、流阻及材料的纤维结构有关。同时.吸声的频率特性与材料厚度有关,即吸声大值的下限频率大约是其厚度相对应的1/4波长的频率。要使低频吸声好,就得增加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厚度。但由于材料的流阻,不能任意增大厚度来延伸低频吸收,各种多孔性材料都有其有效厚度。
因此,要使高吸声特性向低频扩展,就把多孔性材料做成尖劈形状。从尖劈结构的截面来看.是从空气媒质逐渐过渡到多孔性材料,声阻抗有渐变过程,使声波能传人尖劈结构深部并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