噪音曾被用作刑罚
*二次世界大战其间,某些国家用噪音来折磨战俘,他们用高音喇叭对准敌国,当声响让人难以忍受时,受刑者产生心痛,心情烦躁,思索困难等现象。于是审讯者可以从中套出些情报,如不说,便加大响度,当声响**过130分贝时,受刑者大汗淋漓,全身抽筋,大声呼叫,许多人撞墙,或耳膜破裂而昏死。许多俘虏在接受此刑罚后说:宁可杀他也不愿再受一次“噪音刑”。
在嘈杂的噪音中睡觉*做好梦
科学家选取了8000名受试者,对他们的梦境进行了分析。在他们睡觉时,用手机随机播放了一些音乐,包括带有鸟鸣声音的田园风光、繁忙的城市噪 音、谈话声或是无声,受试者并不清楚给他们播放的到底是哪种音乐。当他们醒来后,研究者要求他们详细记录自己的梦境内容。结果非常出人意料,与没有听到任 何声音的受试者相比,听到鸟鸣声的人,出现梦境的可能性高出了20%;听了城市中嘈杂声音的人,感到情绪积极和精神抖擞的可能性高出了30%;而听了对话声音的人,出现梦境的可能性高出了30%。
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认为,人们一直以为鸟叫声或流水声能使人做个好梦,然而事实恰恰相反,这些声音使梦变得更加。人们在睡眠过程中似乎不愿意呆在一个过于安静的环境中,却对来自城市的嘈杂声音更为熟悉和适应。患者、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,会经常做噩梦,可以在睡觉时播放一些周围熟悉的声音,帮助自己在醒来时,保持积极、乐观的情绪。
(2)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,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。
这种影响,轻则降低交流效率,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。
研究表明,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,如播音室、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。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,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。50~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,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,谈话也受到干扰。
当打电话时,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;在80分贝时,则听不清楚。在噪声达80~90分贝时,距离约0.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。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,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。
噪音可使人体中的某些和维生素B类消耗量增加,从而造体功能的平衡失调。补充适量的和维生素,可使人体对噪音的耐受能力增加。建议,长期在噪音严重环境中工作、生活的人应及时而适量地补充一些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。
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已经成熟,但由于现代工业、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,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,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,必须从技术、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。国内已经有这方面噪音治理技术的企业及事业单位:如*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,司等在噪音治理与振动控制行业领域做出比较**贡献。当然,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。在控制室外、设计室、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,噪音的强度要低;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,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。总之,对待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、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,应有一定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