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厅堂大小及几何形状 厅堂大小及几何形状对 建筑声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,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。那么到底怎样算是合适的呢?这方面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。笔者在工程实践中,体会到要取得多功能厅好的效果,首先要求厅堂的几何形状呈矩形、扇形等,不宜呈钟形、要杜绝圆形。尤其是一些 新建大厦,因为设计师的别出心裁,强调造型、布局等,把多功能厅规划成圆形或多边形。殊不知,圆弧形的墙面若不加声学处理较易产生声聚焦,严重影响声场分布,破坏听觉效果。另外,钟形、圆形等不规则形状不利于舞台、音箱等的布置。当然,除非仅作开会之用,(比如 圆桌会议),则桌子、座位可作弧形布置,但各侧墙仍应避免作圆弧形设计。就是对于那些矩形、扇形的厅堂,其长宽比例一般要求在(1-3):1之内,笔者强烈反对在**过3:1以上的狭长区域内搞多功能厅。 对于厅堂的高度倒是一个较灵活的指标,随厅堂面积大小变动。笔者建议其低限度是:100平方左右不低于3米,200平方左右不低于3.5米,300平方左右不低于4米,**过400平方不低于4.5米,对于梁底高度可降低0.5米左右。至于高度的上限,在现在条件下一般是越高越好。**过上述范围过大(高度太低,面积又较大)则应放弃或另外考虑。受到条件限制,对不规则多边形厅堂,一般应找 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评估,认真做环境及声学方面的设计。
多功能厅
多功能厅就是多种功能的房厅,即一个房厅有多种用途、能干多种事情。在我国,这个词于上世纪80多功能厅年始流行,随着经济、社会的发展,当社会上有了卡拉OK厅之后,在建筑方面出现较大变化,各个单位建设时,往往将会议厅改成多功能厅,兼顾报告厅、学术讨论厅、培训教室,以及视频会议厅、舞厅等。多功能厅经过合理的布置,并按所需增添各种功能,增设相应的设备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,就能够达到多种功能的使用目的,也提高了经济效益,广受欢迎。于是,更大的项目接踵而至,例如采用多功能建筑设计的有体育馆、剧场和大型厅堂。象北京首都体育馆的比赛场,以用作技巧和球类运动比赛为主,也可用作滑冰练习或冰上运动比赛。尤其现在,随着微电技术的发展,使过去不易实现多功能的建筑成为可能。同时,许多类型的公共建筑已显示出大规模走向小规模、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功能的趋势。现在许多宾馆、酒店、会议展览中心,及大剧院、图书馆、博览中心,甚至学校都设有多功能厅。
舞台 考虑到多功能厅应具备小型演出的能力及开会台的布置,舞台是一个必需要考虑的设施。舞台的形式多种多样,有传统的镜框式、灵活的地台式、有设在的高台式、也有“T”形式。但一般作为会议、演出等,笔者还是倾向于传统的镜框式。这对会议、影视播放等较为有利。台口的宽度一般应为厅堂宽度的2/3,台口的高度应为台口宽度的1/2,台唇高度(舞台面)一般在0.8-1.1米。 三、 座位布置对于小于200座以下的多功能厅,其布置形式如图(一)对于300座位以上的多功能厅其布置如图(二)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,对座位的高度、排距、坡度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 对此多功能厅的建筑环境设计要适应这一变化。在此,笔者以高、中、低档标准提出不同要求,如附表(加 会议桌,排距增加 0.3-0.5 米)
隔声、隔振要求
厅内应有良好的隔声、隔振措施,在整个声频范围内,厅内建筑门窗玻璃、座椅等设施不得有共振现象,厅内不得有声聚焦,回声等声学缺陷。厅内直接通向室外的门窗均需隔声设计。